
联系我们 / CONTACT


13076069232
- 手机:13076069232
- 邮箱:2596440194@qq.com
- 地址: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河口乡团圆村二组
柑橘产业发展思路及前景
2021-03-17
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14.2万亩,扩大到2012年的19.65万亩,产量由11.2万吨提高到22.01万吨,产值由1.07亿元增至2.63亿元,形成了以冰糖橙为主的产业格局,2009年被列入湖南省柑桔发展优势区域冰糖橙基地县。
一、发展现状
1、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14.2万亩,扩大到2012年的19.65万亩,产量由11.2万吨提高到22.01万吨,产值由1.07亿元增至2.63亿元,形成了以冰糖橙为主的产业格局,2009年被列入湖南省柑桔发展优势区域冰糖橙基地县。目前我县种植规模在全 市排名第三,仅次于洪江(26万亩)、麻阳(24万亩)。其中冰糖橙面积8.8万亩,总产10.5万吨,产值11610万元;脐橙1.11万亩,总产0.95万吨,产值1900万元;椪柑3.17万亩,产量2.8万吨,产值2240万元;蜜柑5.6 万亩,产量6.7万吨,产值8010万元(其中早熟面积1.5万亩,产量1.8万吨,产值3600万元;中熟面积4.1万亩,产量4.9万吨,产值4410元);大红0.2万亩,产量0.3万吨,产值480万元(其中无核大红面积0.18万亩,产量0.27万吨,产值430万元);柚类0.18万亩,产量0.09万吨,产值250万元;杂柑0.01万亩,产量0.02万吨,产值65万元; 南丰0.29万亩,产量0.35万吨,产值840万元;其它0.29万亩,产量0.3万吨,产值920万元。
2、经过多年品改,逐步建成了以楠木坪片、岩桥、新店坪等10个乡镇为主的8万亩冰糖橙基地;以公坪、罗旧、岩桥、水宽、麻缨塘、芷江镇、楠木坪片等16个乡镇为主的10万亩宽皮桔基地(蜜桔、南丰、椪柑);以土桥、新店坪、杨公庙、芷江镇等4个乡镇为主的优质柚类基地。早熟宽皮桔、特色品种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常规品种与优良品种栽培比例由6:4调整至4:6。
3、在禾梨坳、楠木坪、罗卜田、晓坪、岩桥等主产乡镇相继成立了柑桔专业合作社11个(如芷江明山柑桔专业合作社、舞水柑桔专业合作社等),涌现出了一大批销售能手,每年通过合作社和大户外销的柑桔达到10万余吨。销售市场逐步由周边省市、东北市场拓宽到“三北”市场、华中、华南等大中型城市,脐橙、南丰等畅销品种近年市场行情。
四是注册了“舞水”品牌(2004年由舞水柑桔专业合作社注册)和实施了6万亩无公害基地产地认定。二十世纪初期,通过禾梨坳乡舞水柑桔专业合作社几年的运作,“舞水”牌冰糖橙成功登陆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超市,为我县柑桔进入更好市场创下了基础,树立了口碑,赢得了信誉。“舞水”柑桔在2010年湖南省农博会上荣获金奖。
二、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及原因
1、区域布局欠合理,品种结构失衡
一是我县大部分桔园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选栽品种一哄而上,随后跟风盲目发展,造成主产乡镇栽培品种杂乱,没有突显出“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二是建园标准低,水、电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导致大部分果园“靠天吃饭”,单产低、经济效益低下、低产园面积高达3.5万亩(单位面积产量低于750公斤),品改任务相当繁重。 三是中熟品种面积大(椪柑、尾张占37%),早熟品种面积小(宫川等只占7.6%);鲜食品种多,加工品种少;普通品种多,特色品种少,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需求。
2、品质下降,效益低下。近年由于柑桔市场疲软,导致果贱伤农,大部分农户为节约生产成本采取粗放管理,走入了市场价格越低,产出果品品质越差,越没有市场的怪圈,市场需求与实际生产严重脱节。
3、柑桔组织化程度不高
一是全县种植面积虽具有相当规模,但多为千家万户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全县种植柑桔的农户有7.2万户,平均每户种植面积为2.67亩,100亩以上的连片规模基地仅有64个,主要集中在楠木坪片区及相邻7个乡镇。二是生产标准难统一,合作社和协会作用有限,导致品质参差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这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渐突显。
4、果品销售流通不畅
我县柑橘生产经营方式仍以农户小面积种植经营为主,缺乏能够把果农组织起来的流通合作组织和具有流通实力的果品企业。由于个体种植、分散经营、产销脱节、信息不灵等因素加大了橘农的风险,加上没有建立和形成较好的水果集散市场,很多橘农坐等客商到果园收购,远远不能适应果业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5、产后商品化处理率低下
一是我县大多数果农仍然沿用过去的“卖青山”、统货鲜销等落后的销售方式,果品几乎没有进行商品化处理直接投放市场,只有部分优质果经过简单清洗分级后进行简易贮藏,且大多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加之贮藏设施落后,果品损耗率高,市场风险依然存在,导致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全县鲜果的采后分级处理能力不足总产量的10%。
二是由于缺乏商品化处理的设备和技术,我县柑桔主产区几乎60%的果品都是由外地商贩(洪江、麻阳)在本地或运往销售地后再重新进行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其销售价格是农户收购价的2-3倍,有的甚至高达10倍。仅此一项,我县果农收益至少减少8000万元以上,利润流失叫人痛心。
6、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一是真正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虽然注册了“舞水”商标,但由于缺乏市场运作经验和完整的产业化体系作保障,最 终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品牌效应。导致外面市场知道“黔阳”、“麻阳”柑桔的多,知道芷江 “舞水”柑桔的少之又少。二是注册的“舞水”品牌并不具备芷江地方特色,不能凸显我县独特的优势。三是还未组建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投入不够,运作仅仅限于“舞水”柑桔专业合作社,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难以运作成省内外知名的品牌。
7、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
全县没有一家正规的育苗机构,大多为私人繁育,加上广大果农对优新品种、优质苗木的认识不够,苗木的生产、调运缺乏统一规范,管理混乱,乱调乱繁现象十 分普遍,制约了全县柑桔生产健康有序发展。如前几年在市场上炒得热火朝天的砂糖桔,由于不适应我县的气候条件,导致很多农户引进栽种后不能正常上糖着色,劳命伤财。
8、实用生产栽培技术普及率低
由于近几年市场行情波动幅度较大,许多青壮年弃园外出打工或经商,导致劳动力成本逐年不断提高,留守农户为节约生产成本而采取粗放管理。加上农户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导致新技术、新成果难以在生产中运用推广。
9、政策性资金投入十 分有限
我县大部分桔园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农户自筹资金开发,只有少部分果园是通过“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方式建立起来的。进入二十世纪后,柑桔市场渐渐出现两极分化:好品种、优质果俏销市场;大路货、残次果销售难。使得很多对柑桔行业充满信心的私营业主和个人都不敢轻易涉足投资,只有在政策资金扶助下才敢发展。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政府的引导性投入只能作示范,难以通过以补代奖或直补业主的方式带动基地的开发。
三、提升柑桔产业整体生产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重视,坚定发展柑桔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我县农村普遍都不算很富裕,但真正先富起来的还是那些搞柑桔开发的大户和规模种植户。柑桔生产已成为目前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现存好项目。由于群众基础好,生产积极性很高,只要在品种、品质、品牌上下功夫,就一 定能抓好柑桔产业,做出成效。因此,县委、县政府一 定要把柑桔生产作为振兴芷江农村经济的重头戏来唱,把“山地果园”当作稻田来抓,把柑桔当作支柱产业来抓,高瞻远瞩,真抓实干,将柑桔产业培育成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很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注重特色,调优品种结构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考虑生产发展的适应性、市场需求的风险性和产业效益可持续性,既要突出地方良种的主导地位,又要具有地方特色优势。总体目标是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通过调整品种,形成以冰糖橙为主、品种多元化的产业布局。
①冰糖橙:是我县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已占据半壁江山。多年来价格稳定在1.2元/公斤左右,市场销路日渐拓宽,在国 内北至黑龙江、东至上海、西至新疆、南至广东沿海都有我县的冰糖橙销售。由于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应该将其作为我县支柱性品种予以规模发展,可通过品改将面积从现在的8.8万亩扩大到10万亩。
②温州蜜柑(无核蜜桔):现种植面积5.6万亩,其中中熟品种-尾张面积达4.1万亩,宫川等早熟品种1.5万亩。由于尾张蜜桔多年来市场价格都偏低,果农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因而不能再发展,只能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改造发展一些特早或早熟品种,淘汰掉部分老系品种。
③椪柑:现种植面积为3.17万亩,因不适宜加工,鲜销效益差,只有通过贮藏后才能提高果品售价。加上周边县市(湘西)规模大,近几年出现卖果难的问题,效益并不明显,因此不宜再发展,建议适当改种为其它宽皮桔类(如南丰等)。
④脐橙:我县的温、光、热等自然资源条件与湘南的永州、江西的赣南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因而产出的果品品质也相去甚远。加上我县脐橙没有规模,生产所要求的技术水平比冰糖橙、蜜柑更高,不少农户由于缺乏经验吃过不少亏,效益始终提不上去。因此不宜大张旗鼓地宣传动员发展,顺其自然,按市场需求自行调节。
⑤南丰、柚类:近几年市场消费需求量大,行情较为稳定,加上品种耐贮藏、效益比较明显,可适当发展。
⑥红皮杂柑、红桔、血橙等特色品种:由于发展刚起步,物以稀为贵,种植面积小,目前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发展前景看好,可因地制宜适当发展。
3、加大力度,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按照鲜销加工皆宜的发展思路,新建与改建相结合,合理布局鲜食、加工果园基地,实现柑桔种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为柑桔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重点抓好以楠木坪片区乡镇为主的冰糖橙基地,罗旧、岩桥片区乡镇为主的宽皮桔基地,芷江镇及周边乡镇为主的特色品种基地三大基地建设,突出主导品种发展地位。
①县委、县政府要从财政支农资金中切块,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专门用于扶持柑桔产业基地开发,对开发户给予直接补贴或以奖代补。另外要拨出专项资金,对柑桔良种苗木繁育、标准化基地建设、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检验检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给予财政支持。
②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吸引外来资本和社会闲散资本投入柑桔产业。
③设立奖励机制,制定奖励措施,对基地开发、示范引导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
④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保障工作经费,做好基地开发的市场调研、信息反馈及具体实施。
4、加大投入,改善产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
我县大部分果园处于“靠天收”状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为此,县委、县政府尽可能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资金 “打捆”,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以灌溉为中心的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旱涝保收。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山、水、园、林、路自然条件,保留池、塘、库和成块的林地等水土保持系统,增加必要的水土保持和电力设施,确保柑桔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5、实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一是切实加大柑桔产业科技推广、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的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的步伐,建立健全柑桔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柑桔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整体素质,严格按照无公害柑桔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品种选择、土肥管理、病虫防治、整形修剪、果品采收、商品化处理等各项技术实行定性、定量、定时处理,做到规范化,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提高果品优质率。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等节本降耗技术措施,尽量降低生产成本,推行无公害栽培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数量和次数,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二是逐年对我县柑桔基地实施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6、抓好产后商品化处理,增加产业效益
我县柑桔在品质和外观上并不比洪江、麻阳差,要提高产业效益就必须在生产优质果的前提下进行商品化处理。
①要改变农户过去卖统货的习惯,通过分批分级下树来增加单位面积效益。
②鼓励和扶持当地合作组织或私营业主进行商品化处理(按吨补助),对新购置商品化处理设备要给予一次性补贴。
③推广机械清洗分级,逐步改变人工洗药分拣的习惯,提高鲜果外观品质,满足市场对不同档次果品的需求。
④通过招商引资建设柑桔采后处理厂和贮藏保鲜库,延长产品供应期。
7、加强品牌建设,完善市场销售体系
①以现有芷江明山柑桔专业合作社和舞水柑桔专业合作社为基础,联合组建成一家集柑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服务型公司,负责为协会成员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
② 全县所有柑桔产品统一使用注册商标(“芷江”或“沅洲红”牌),利用新闻媒体与网络广告宣传,通过举办柑桔节、优质高产竞赛活动或促销展示会等形式,提高我县柑桔知名度,树立品牌、争创**。
③在主产乡镇建立季节性临时果品交易市场,在县城郊区要建立专业批发市场,为产品快速流通提供集散地。
④通过旅游产业拉动柑桔销售和传播品牌。依托企业对柑桔进行精包装,并在县内各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超市、机场等地方设立销售网点,扩大我县柑桔知名度。
8、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产业运作
由县财政拨出专款,从政府、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抽调骨干组建“柑桔办”,专门负责全县柑桔产业的规划、发展、协调、运作。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